寒假安全提示,请同学们查收!
【发布时间:2025-01-20 15:13:12 】 【来源: 】 【阅读次数:

亲爱的同学们,寒假已至,一段充满自由与欢乐的时光悄然开启。在大家享受假期的同时,务必要注意提高安全意识,避免各类安全隐患。为保障大家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,以下这些安全要点,务必牢记于心:

防火安全

1.不玩火柴、打火机,远离易燃物。

2.切勿随意点火,厨房用火不离人。烹饪时切勿离开厨房,炉灶附近不堆放易燃物,如油瓶、纸巾等,用火结束及时关闭燃气阀门、电器开关,确保无燃气泄漏与电路隐患。

3.进入林区不携带火种,不在林区燃放烟花爆竹。

交通安全

1.遵守交通安全规则,过马路走人行横道。

2.不乘坐无证或超载车辆。

3.不闯红灯,不嬉戏打闹。

4.乘车系好安全带,往返旅途中及假期出行时尽量结伴而行,同亲朋好友保持联系,以便遇事能相互照应。

防溺水安全

1.寒假期间,坚决远离江河、湖泊、水库、池塘等自然水域,以及公园景观湖、工地遗留水坑等。这些地方冬季可能存在冰层,但冰层厚度不一,看似坚固实则危险,贸然靠近极易发生意外。哪怕水域表面结冰,也不要在冰面上行走、玩耍、垂钓或进行其他活动。

2.主动学习防溺水知识,了解溺水的危害和常见原因。无论在任何时候、任何地点,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,不能抱有侥幸心理。

预防煤气中毒

1.尽可能避免在密闭室内或空间使用燃气热水器、燃气炉灶以及生炉取暖,使用时要及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同时可以安装一氧化碳中毒警报装置,浓度过高可以及时报警。

2.定期维护煤气管道,防止煤气管道漏气。如果使用燃气热水器,要按时检查线路和阀门,保证燃气热水器没有发生故障。

3.不可将煤气用具移至室内取暖,或在室内享用炭块烧烤的时间不宜过长,且要注意通风。进入一氧化碳高浓度环境时,要关闭气源,打开门窗,并戴好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。

4.驾车在停驶时或在行驶中不要过久开放空调,避免在空调车内关窗睡觉,要定期打开车窗,保持空气流通。

预防传染病

1.注重个人卫生,勤洗手,采用“七步洗手法”,用肥皂和流动水搓洗20秒以上。咳嗽、打喷嚏时,用纸巾或肘部衣物捂住口鼻。个人物品专人专用,定期清洗消毒。

2.做好社交防护,在商场、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规范佩戴口罩,确保贴合面部。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。若身体不适,尤其有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避免前往人员聚集处。

3.坚持健康生活,保持规律作息,每天保证8-10小时睡眠。均衡饮食,多吃蔬果、牛奶、鸡蛋等,少吃油腻辛辣食物。每周坚持3-5次运动,如跳绳、室内瑜伽等,每次30分钟左右。

预防电信诈骗

1.主动下载并注册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从源头上防止被骗。如遇可疑情况,请及时报警。

2.不随便透漏个人信息。别打开、不点击、不下载非官方渠道的手机短信、链接、APP。

3.警惕过于热情的陌生人。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,应保持警惕,物品不要轻易离身,以免上当受骗。

4.不轻信虚假信息。对于在网络上找你借钱的好友,一定要打电话核实身份。网购在官方平台进行,出了问题尽量不要脱离平台进行交流。

防震安全

1.提前熟悉环境:知晓家中及常去场所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,定期开展家庭地震演练,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流程与各自分工。

2.妥善固定物品:固定好高大、沉重家具,如书架、衣柜等,防止地震时倾倒伤人;将重物置于低处,妥善存放易碎品与危险化学品。

3.准备应急物资:储备应急包,内装食物、水、急救药品、手电筒、收音机等,放在便于拿取的位置,以应对震后被困或救援延迟的情况。

同学们,安全无小事,寒假期间,希望大家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。愿大家在享受假期的同时,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准则,让安全意识成为习惯!

能源与动力工程系

2025年1月20日


[关闭本页]